福布斯|王干文对话王石:用商业化推动碳中和落地

福布斯|王干文对话王石:用商业化推动碳中和落地 在当今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正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其中,环境因素作为 ESG 的关键维度之一,与碳中和目标紧密相连。 随着环保趋势的日益增强,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将碳中和视为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从能源转型到产业升级,从减排行动到对生态保护的考量,都是在朝着符合 ESG 标准的方向努力。 2024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高级别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万科集团及深石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领导的深石集团在会场设立“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带领中国企业与全球企业一道参与气候行动,推动绿色可持续创新与变革。 王石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常客。2009年,王石受邀参加COP15, 代表中国100家企业出席会议,并发布了中国企业家《北京宣言》。十几年过去,中国企业的参与规模已达到100万家。在国际环保议题的讨论中,中国企业的声浪越来越强。 作为全球商业媒体的领导者,福布斯中国紧跟ESG发展趋势,助力商业迈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去年10月,2023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评选委员会主席、亚洲SPAC教父、诺圻资本主席王干文与王石进行了深度对谈,共同探寻生物圈三号的先行经验,挖掘其中对 ESG 发展和实践有价值的信息,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借鉴。 王干文与王石会面 “生物圈三号” 园区 先进观念下诞生的生物圈三号 在与王干文谈及创建生物圈三号的创立原因时,王石表示他受到了两次观念上的强烈冲击。 第一次是在2002年。王石正在挑战攀登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其中一座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这座山的顶峰常年覆盖冰雪,但登顶之后,他一片雪花也没看到。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顶峰原先全年覆盖的冰雪已变成季节性降雪,雪季一过很快就化了。作为一名热爱自然的户外爱好者,王石深感痛心,他亲眼目睹了气候变暖带来的自然景观的异变。更何况,雪山脚下是一个水源地,冰雪融化加快可能诱发洪水等自然灾害,极有可能危及东非四五千万人口的生活。 出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王石始终相信,每个商业行为、商业决策都是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因此他决定要走上绿色低碳的道路。 他谨慎地自我反思:“气候变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化石能源的排放,另一个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被过度砍伐。我从事的房地产建筑行业需要大量地使用木材,和气候变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决定要改变生产方式。” 王石很尊重专业的力量。改变的第一步,他找到绿色和平组织进行交流,之后又与香港民间的NGO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万科自此走上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这也成为了生物圈三号的基础。 第二次是在万科工作期间。彼时深圳计划建立一座机场,初步选址在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对面。但香港方面立刻表示,这会影响候鸟栖息,进而影响到保护区内的红树林湿地。最终机场另选他址,米埔自然保护区才能得以保存。受到香港先进理念的带动,2013年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红树林保护基金,组织工作人员去米埔自然保护区参观学习,就此结下不解之缘。种种积极表现之下,王石受邀担任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生态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两届理事。这些经历为他带来很大的启发。 “生物圈三号” 园区 商业化进程中,标准绝不能降低 生物圈三号是专注于打造社区碳中和的创新环保品牌,王石身为牵头人,带领团队从细节入手,进行了多元化尝试。 他先向王干文介绍了有关生物多样性在园区的应用。他说:“大家谈到保护动物,第一反应是保护稀有野生动物。难道城市里就没有野生动物吗?比如,候鸟迁徙时经过城市的高楼大厦,很容易撞死在玻璃外墙上。还有像刺猬、小狐狸、黄鼠狼这种被城市开发挤占了生存空间的中小型野生动物,他们的生存需求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生物圈三号将这些细微之处通通纳入研究课题,探讨如何保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如何善待野生动物。 在建筑设计之初,生物圈三号就为黄鼠狼、刺猬等预留了专属通道。园区内的楼顶花园养殖了蜜蜂,还建设了一个蝴蝶谷,种植了能够吸引蝴蝶产卵的蜜源植物。在多样化的实践中,生物圈三号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小区里的有机质厨余垃圾被直接处理为有机肥和养鱼、养宠物的蛋白质饲料。树枝、树叶等纤维质,则通过堆肥发酵。王石表示:“万科做绿色建筑很早,一直掌握着各方面的技术,现在我二次创业,这些都能用得上。”他在万科期间就曾专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 这样的碳中和社区对注重ESG效益的企业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2024年10月,中国首个实现LEED净零全部四项认证的“四零”餐厅——深圳麦当劳梅沙万科餐厅落户生物圈三号。王石乐观地预测,未来将会有更多讲求ESG效益的零售店进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 在探索商业化的同时,王石从未想过降低环保标准。他认为,生物圈三号的整体目标一定是和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城市双碳路线图结合起来的。双碳路线图对各省、各城市都有要求,按照中国的规划,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 王石表示:“深圳被列为中国的碳中和先行示范市,生物圈三号所在的盐田区大梅沙又是深圳的先行示范区。我们是盐田的先行示范社区,一定是按照至少超过盐田标准的50%来要求自己。” 按照生物圈三号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在园区所在的3.2平方公里内,绿色电力的能源结构占比应该达到10%,但他要求团队做到至少20%。规划还要求,园区的能耗必须降低40%,王石给出的指令则是要做到能耗降低至少60%。这是我们熟悉的王石风格,他说:“各种指标我都要远远走在前面。” 如今, 生物圈三号的第一期改造已经完成,绿色电力占比从17.5%提高到85%,超规划要求近7.5倍。对此,王干文也深表赞叹,希望香港的部分社区能够参照学习,继而全国推广。 “生物圈三号” 园区 碳中和落地大有可为 生物圈三号是否意味着高投入?这能赚钱吗?王干文替很多投资者将这一问题问了出来。 王石明确表示,投资不会很大。他不以政府补贴为前提,到现在也没有拿过一元补贴。 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从供给侧来讲,像核能要建核能电站,这要投资很大。但消费侧是倒过来的,我是消费者,我们建的是微电网,是小型的发配用电系统,和国家供电企业的电网是接入和并网的关系。这不是大投资。我们在屋顶上铺上光伏面板,再加个小型风力发电,无非再加个储能设施,这都很便宜的。而且生物圈三号是改造,不是新建。” 在王石看来,将环保等同于“投钱”是一种误解。他坚定地说:“我们和以前的观念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我们要赚钱。” 按照最初的设想,生物圈三号建成第6年才会开始有回报,但经过两年的运转,这一项目预计第4年就能开始盈利。更乐观一些地看,甚至2025年底就能提前跨过盈亏平衡点。 王石坦诚地表示,生物圈三号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第一,未来咨询是可以收费的,生物圈三号好比是“碳中和社区的麦肯锡”。第二,建设施工可以收费。第三,协助管理运营也可以收费。 另外,碳资产管理上大有市场。碳中和社区建成后,“碳资产富余的我帮你卖,不够的我帮你便宜买,像股票市场一样”,王石形象地描述。 他认为,中国的碳汇资产交易现在是带有行政指令性质的,一年碳汇交易量是100亿元人民币。而欧盟的碳汇市场交易量约为5万亿人民币,远超中国。因此,他也建议王干文在着力发展SPAC的同时,还可以在碳汇交易市场方面多加探索,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至关重要的多边决策平台, 为探讨如何平衡商业化以及推动碳中和落地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王石表示,COP28的影响力很大,因为它吸引了众多石油国家联合发表宣言,承诺向“脱碳”转型,意义非凡,而COP29必须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中国已经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旗手”之一,一直坚定地支持节能减排,而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气候改善的目标无法达成。面对气候改善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企业家们没有丝毫退缩,并将继续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生物圈三号是否意味着高投入?这能赚钱吗?王干文替很多投资者将这一问题问了出来。 王石明确表示,投资不会很大。他不以政府补贴为前提,到现在也没有拿过一元补贴。 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从供给侧来讲,像核能要建核能电站,这要投资很大。但消费侧是倒过来的,我是消费者,我们建的是微电网,是小型的发配用电系统,和国家供电企业的电网是接入和并网的关系。这不是大投资。我们在屋顶上铺上光伏面板,再加个小型风力发电,无非再加个储能设施,这都很便宜的。而且生物圈三号是改造,不是新建。” 在王石看来,将环保等同于“投钱”是一种误解。他坚定地说:“我们和以前的观念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我们要赚钱。”
Read More

美国及香港SPAC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下)

美国及香港SPAC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下) 二、美国SPAC市场2025年展望 01 SPAC 市场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近年来美国SPAC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先是量化宽松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发起人和资金疯狂涌入,SPAC市场呈井喷之势,但随后市场又急转直下,乱象丛生下美国证监会及交易所收紧了SPAC的监管,叠加加息缩表,SPAC IPO数量直线下降,2023年始至2024年5月SPAC IPO数量总共才40宗,直至2024年下半年连续发起人回归SPAC IPO数量才显著回升。美国SPAC市场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由疯狂到低迷再回归理智的过程。与此相对应,当前存量美国SPAC也呈现较为清晰的新老划分之势,196家存量美国SPAC中,存续期限在30个月以上的有102家,存续期限在12个月以下的有57家,中间层的数量并不多。2025年,伴随2021年发起的“老龄”SPAC进一步出清,美国SPAC市场将逐渐进入一个基于发起条款/安排有所变化的新SPAC及连续发起人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02 SPAC IPO市场预计将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升势 2025年,较此前更低的发起成本、更优的发行条款/安排预计仍将持续吸引SPAC发起人进场参与美国SPAC的发起。如美联储迈入新一轮降息通道,资金面整体更为宽松,则美国SPAC IPO市场的活跃度还将进一步提升。透过新一届美国政府相关关键组成人员的背景观察,市场亦普遍对2025年美国SPAC市场的预期表现趋于乐观。众所周知,新任总统特朗普名下的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 Corp.此前于2024年3月通过De-SPAC实现在纳斯达克上市(Nasdaq: DJT),特朗普本身是SPAC的受益者。新任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此前是Cantor Fitzgerald的主席,Cantor Fitzgerald既是美国最知名的SPAC承销商之一,也是领先的SPAC连续发起人。新任美国证监会主席阿特金斯(Paul Atkins)则是加密货币的支持者。 03 小型IPO规则调整料将促使部分企业改道De-SPAC上市 2024年12月30日,纳斯达克发布了一项针对小型IPO的规则修订提议(“修订提议”)。修订提议要求,拟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Global Market)、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上市的公司需按发行募资所得来计算适用的“非限制公众股份最低市值(Market Value of Unrestricted Publicly Held Shares,“MVUPHS”)”,不再将转售股东或原有股东持有的任何股份计入公众流通股。当前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与资本市场之上市测试标准下,非盈利测试标准的MVUPHS要求均在1,500万美元之上。这对非采取盈利测试标准、未盈利的中小型企业于纳斯达克的IPO募资额提出了更高要求。修订提议尚待美国证监会进一步批准。此前纽约证券交易所亦要求,从2024年9月起,IPO募资额不低于1,000万美元。 从过去两年美国传统IPO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是小型IPO,尤其是中概股IPO,募资额低于1,000万美元的占比接近80%(如适用1,500万美元的要求则比例更高)。上述规则调整下,基于募资方面的压力,未来部分未盈利的中小型企业,例如,未商业化的生物科技企业,可能将选择改道通过De-SPAC方式上市。 三、香港SPAC市场2024年回顾及2025年寄语 01 除首宗De-SPAC诞生外几无亮点 2024年10月底,5家已上市香港SPAC之一,由香港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博士参与发起的汇德收购与东南亚领先数据驱动数字解决方案平台Synagistics Pte. Ltd.完成业务合并,合并后继承公司更名为狮腾控股有限公司于香港联交所新上市(2562.HK),香港首宗De-SPAC由此诞生。 除此之外,2024年香港SPAC市场几乎没有可令人兴奋的亮点。其他4家已上市香港SPAC目前均尚未完成De-SPAC(值得一提的是,Aquila之目标公司找钢网于2025年1月10日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于此之中,Vision Deal与Interra更是处于停牌中,前者与趣丸集团业务合并失败,正在向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申请复核,以维持其上市地位,后者未能在上市后的24个月内推出De-SPAC交易,于申请延期时因投资者大量赎回而导致公众持股量不足,继而股票暂停买卖,香港联交所至今尚未同意其可豁免遵守有关公众持股量的规定以及批准其延期。更为令人担忧的是,2024年依然未有新增香港SPAC上市及递表,目前依然总共只有14家香港SPAC递表,5家上市,像在2022年底画上了休止符,已然好似失去了繁衍能力濒临灭绝的种群。 02 重中之重,PIPE投资门槛过高且需前置落实是关键问题 2024年8月,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发布了特专科技公司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规定作短期修改的联合公告(“联合公告”),其中涉及后者的主要是修订PIPE投资的规定。笔者此前曾专门就此撰写专栏文章进行解读,直言联合公告并未实质降低“资深投资者”的认定资格标准,而5亿港元的孰低者选项仍然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近两年香港IPO市场较为低迷之时,IPO项目常常要自带基石投资者,很多IPO项目因为找不到基石投资者而不得不推迟IPO的步伐。对标来看,可想而知找3家管理规模在80亿港元以上的资产管理公司、基金或与之相当的资深投资者认购50%以上的PIPE份额有多么不容易(即便是对应5亿港元的的孰低者选项)。在上述高企的前置PIPE投资门槛下,已公布De-SPAC交易的4家已上市香港SPAC,Aquila和Vision Deal公布De-SPAC交易的时间距其上市时间接近一年半,汇德收购和TechStar则更长,接近两年。PIPE投资门槛过高且需前置落实已经严重阻碍了香港SPAC市场的发展。 03 优化香港IPO申请审批背景下香港SPAC市场何去何从 2024年10月,香港证监会及联交所发布联合声明(“联合公告”),提出将优化香港新上市申请审批时间流程表。联合公告将香港新上市申请大致分为完全符合规定的申请、合资格A股公司以及需时较长的申请三大类别。完全符合规定的申请类别,香港证监会及联交所致力于发出最多两轮监管意见,于40个工作日内完成监管评估,以及最终在6个月内完成新上市申请。若合资格A股上市公司提交完全符合规定的申请,审批流程还会进一步加快。 优化后的香港IPO申请审批流程与上述香港SPAC公布De-SPAC交易的时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笔者由衷希望,香港SPAC上市规则亦能进行一次类似的优化,真正发挥SPAC的内在优势,从而重新焕发香港SPAC市场的活力。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Read More

美国及香港SPAC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上)

美国及香港SPAC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上) 一、美国SPAC市场2024年回顾 01 SPAC IPO显著回暖 2024年,受美联储时隔四年半重启降息窗口等积极因素影响,美股IPO市场迎来明显复苏,全年IPO数量为225宗,对应募资总额为382.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6%与65%。德勤相关资料显示,纳斯达克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位列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之后,IPO募资额排名第二与第三的证券交易所(史上首次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位列第一)。 与传统IPO平稳向好、热度逐步攀升不同,2024年美国SPAC IPO呈明显前低后高、“否极泰来”之势。2024年前5月,美国SPAC IPO数量合计仅为9宗,基本已降至近年来的谷底。2024年6月成为分水岭,自此始美国SPAC IPO活跃度大幅提升,2024年6-12月期间美国SPAC IPO数量合计达47宗。以上2024全年美国SPAC IPO数量合计为57宗,对应募资总额为9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84%与150%。 2024年,美国SPAC IPO数量于年度IPO整体数量(不含转板)中的占比为28%,高于2023年的23%;SPAC IPO募资规模中位数为1.68亿美元,约相当于2023年对应募资规模中位数6,900万美元的2.4倍。相较而言,2024年美国SPAC IPO整体上显示出比传统IPO更为强劲的回暖态势。 02 SPAC发起条款/安排的积极变化与连续发起人的回归 美国SPAC具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因应高息及此前SPAC IPO数量急剧缩减的背景,2024年美国SPAC的发起条款/安排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 高息大幅提高了投资者行使赎回权时的保底收益率(相对于SPAC IPO认购价),SPAC发起人为增加投资者回报、吸引投资者参与SPAC IPO认购所需安排的超额存储费(Over-Funded Trust)得以相应减少,甚至,SPAC发起人不再被要求安排支付超额存储费;为更好地承接SPAC IPO项目或吸引SPAC发起人进场,承销商逐步推出了更灵活、更具竞争力的承销费方案,包括整体降低承销费率及按完成De-SPAC时托管帐户实际留存的投资者本金余额计付递延承销费(Deferred Underwriting Fee)等;D&O保险费用亦降至近年来的低位。上述变化总体上大幅降低了SPAC的发起成本。 SPAC初始完成业务合并的期限(“初始合并期限”)延长亦是重大变化之一。2024年发起的57家美国SPAC中,有45家初始合并期限在18-24个月之间(其中,有31家初始合并期限为24个月),初始合并期限为18个月以下(包含本数,下同)的,通常亦辅之于自动延期条款。更长的初始合并期限届满前,SPAC无需就延期向投资者寻求表决,进而并不会导致投资者就此行使赎回权,客观上有助于降低De-SPAC的整体赎回率(笔者将高度关注初始合并期限延长下的整体赎回率变动情况)。从成本费用端来说,更长的初始合并期限意味着,SPAC发起人可无需额外支付延期费用或大幅减少延期费用的支出。与此相对应,于2022-2023年期间发起的存量美国SPAC,约80%初始合并期限在15个月以下,包括,约50%初始合并期限在12个月以下。SPAC Insider相关资料显示,正在推进De-SPAC交易的存量美国SPAC(Announced SPAC),95%以上至少已进行过一次延期。 SPAC发起成本降低及发行条款/安排优化吸引了拥有多个SPAC发起经验的连续发起人(Serial Sponsor)的积极回归,连续发起人回归是2024年美国SPAC IPO走出低谷及显著回暖的重要原因。2024年大部分美国SPAC是由连续发起人所发起。笔者参与发起的美国SPAC–YHN Acquisition I Ltd.(Nasdaq: YHN)于2024年9月成功上市。 03 SPAC清算事件锐减,De-SPAC交易数量有所下降 2024年只有58家美国SPAC宣布进行清算,与2023年有193家美国SPAC宣布进行清算相比,清算事件大幅减少,显示2021年的SPAC泡沫正逐渐出清。截至2024年底,2021年发起的613家美国SPAC中,有227家已完成De-SPAC,314家完成清算,尚余72家正在推进De-SPAC交易或寻找目标公司。 2024年美国SPAC共完成73宗De-SPAC交易,相较于2023年的98宗De-SPAC交易,De-SPAC交易数量下降了约25%。与此相对应,2024共有57宗De-SPAC交易终止,远高于2023年21宗。二者此消彼涨与当中存续期限(从IPO日期起算)超过36个月的“老龄”SPAC的比重较高不无关系,“老龄”SPAC更难成功完成De-SPAC。 04 SPAC新规落地 2024年1月,美国证监会(SEC)颁布了SPAC新规,SPAC新规并已于2024年中正式实施。此前笔者曾专门就此撰写专栏文章进行解读,指出更全面的信息披露、审慎与负责任的使用预测以及与传统IPO趋于一致的发行人义务,并不会损及SPAC上市模式的内在优势,相反,将有助于加速SPAC发起人的汰弱留强及推动SPAC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下半年连续发起人的积极回归印证了笔者的部分看法,笔者将进一步关注SPAC新规于De-SPAC交易中的适用情况及影响。 05 谴责在港炒家,中国企业De-SPAC赴美上市具优势 2024年,共有7家中国企业成功通过De-SPAC实现赴美上市,其中,包括吉利控股集团旗下跑车品牌路特斯科技(Nasdaq: LOT)。路特斯科技于2024年2月以61亿美元的估值与L Catterton Asia Acquisition Corp完成De-SPAC,成为继极星汽车(NASDAQ: PSNY)、亿咖通科技(NASDAQ: ECX)之后吉利控制集团旗下第三家透过De-SPAC赴美上市的企业。另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还有15家中国企业公布与美国SPAC签署了业务合并协议(BCA)。 近年来有一批在港炒家、庄家利用一些市场化融资能力弱、严重依赖中国中小型IPO的承销商以及在港经纪商的通道,采取IPO股票集中分配、名义账户等手段操纵中国中小型IPO个股股价、拉高出货,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笔者对该等不法行为予以强烈谴责。此前彭博援引相关消息称,香港证监会稍早前于2024年11月曾对包括在港经纪商、美国承销商代表、购买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内十多家金融公司及个人办公室进行搜查,调查有关“拉高出货”操作。
Read More

「中国香港国际奖」成功举办 王干文发表《破局与重构》主题演讲

「中国香港国际奖」成功举办 王干文发表《破局与重构》主题演讲 近日,备受瞩目的「中国香港国际奖」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盛大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表彰在各个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推动产业发展并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个人和企业。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超过200位港澳界别的政协委员、工商企业精英代表以及多家顶级企业主管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本次活动以“深港同行·筑梦前海”为主题,不仅标志着前海深港合作的新篇章,也展示了深港两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活动现场,不仅有庄重的颁奖典礼,还举办了精彩的“港味港韵”国际示范街区推荐暨聘请首批专业评审团队和进驻优质商户签约仪式。 在活动的高潮部分,亚洲SPAC教父、诺圻资本主席王干文发表了题为《破局与重构:中国资本市场变革与国际资本互动》的主题演讲。王干文先生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深入剖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探讨了国际资本在中国市场中的角色和机遇,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外,王干文先生还介绍了他在推动香港成为“亚洲SPAC中心”方面所做的努力。 在演讲结束后,王干文先生还参与了由黄敏硕主持的圆桌论坛,与庞宝林先生、梁俊谦先生等两位嘉宾就当前全球商业趋势与ESG投资等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针对ESG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王干文先生表示,他强烈建议企业在境外上市前加强其在ESG方面的表现。他指出,ESG已成为国际投资者评估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ESG表现不仅能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与信心,进而提升品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他进一步强调,企业应将ESG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和战略规划之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间,王干文先生以近期采访王石先生并到访生物圈三号碳中和社区为例,指出碳中和社区的改造并不需要很大的投资,而且具有盈利性,具备商业可复制性。这也表明,ESG建设或品牌建设并非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SPAC上市的优势 US SPAC Hong Kong SPAC FAQ
Read More

诺圻资本主席王干文受邀参加2024福布斯中国新时代中美产业高峰论坛

诺圻资本主席王干文受邀参加2024福布斯中国新时代中美产业高峰论坛 2024年12月7日,备受瞩目的福布斯中国新时代中美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隆重举行。本次高峰论坛汇聚了中美两国众多知名企业家、业界精英和资深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美产业的发展与合作。诺圻资本主席王干文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了此次盛会。 本次高峰论坛由福布斯中国顾问范鲁贤(Russell Flannery)担任主持人,他以独特的切入视角和精选的话题,引领与会嘉宾展开深入讨论。在论坛中,王干文主席与上海美国商会郑艺先生、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Craig Allen先生、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主席罗康瑞先生、携程首席执行官孙洁女士以及华美银行大中华区总裁傅怡娜女士等重磅嘉宾就新时代中美贸易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旅游、娱乐和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前景等话题分享了独到见解。 作为SPAC领域的知名专家,王干文主席在“特殊目的并购公司能否迎来复兴?”这一议题中,详细阐述了中国股权市场现状,中国企业融资上市情况,并分析了当前市场环境下SPAC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尽管近年来SPAC市场经历了一些波折,但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的逐步优化,SPAC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王干文主席还分享了诺圻资本在SPAC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案例,包括参与发起首批香港SPAC、成功推动多家亚洲企业通过SPAC赴美上市等。他表示,诺圻资本将继续深耕SPAC领域,为中美两国的企业和投资者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合作平台。 本次高峰论坛不仅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也为中美两国产业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期待将论坛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继续在中美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上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更多创新与合作项目的落地。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SPAC上市的优势 US SPAC Hong Kong SPAC FAQ
Read More

YHN Acquisition I闪耀纳斯达克,开启新篇章

YHN Acquisition I闪耀纳斯达克,开启新篇章 What an incredible moment for YHN Acquisition I Limited (YHNA)! On November 25, 2024, we celebrated the Nasdaq bell ringing ceremony, marking a major milestone for YHN—a SPAC jointly established by Norwich Capital Limited and Yon Ho Capital. 2024年11月25日,对于YHN Acquisition I Limited(YHNA)来说,是一个无比激动人心的日子!我们共同见证了纳斯达克上市钟声的敲响,这标志着由诺圻资本资本与永和资本携手打造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YHN Acquisition I,成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Our Managing Director, Eugene, proudly represented YHNA
Read More

对话王石:生物圈三号示范碳中和能录盈利

对话王石:生物圈三号示范碳中和能录盈利 (接上一期专栏。于上一期专栏中,王石先生向我介绍了从乞力马扎罗峰、米埔、万科的绿色建筑到此次创立生物圈三号,其在自然保护和碳中和领域的长期努力,并就生物圈三号部分做法进行了介绍。)     01 生物圈三号:打造中国碳中和先行示范社区 Jason:我们知道,生物圈三号计划分三期来改造,在2022年已经完成一期改造,二、三期改造会是怎样进行,您最终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王石:整体的目标当然是要和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和城市双碳路线图结合起来。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是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深圳是中国碳中和先行示范城市,在绿色低碳、碳中和方面很多指标走在中国城市前列,例如,早在2017年深圳即已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生物圈三号所在的大梅沙又是深圳的先行示范行政区,生物圈三号我们自己定位又是大梅沙的先行示范社区。我们达到的标准一定是在盐田/大梅沙这边的指标基础上至少超过50%以上。 生物圈三号2022年一期改造完成,绿电占比达到了85%,按照原来的规划,去年绿电占比应该达到150%(即超过园区总用电量),但是去年我们停止了,考虑经济性和商业上可推广,我们没有再做了。   02 不以政府补贴为前提,无需大规模投资,极具商业可复制性 Jason:刚才您谈到这个经济性和成本的问题,搞一个这么大型的生物圈三号园区,成本投入应该会很大? 王石:我可以非常明确来说,不会。 Jason:所以,您也不需要政府的补贴? 王石:你说到点子上了,我并不以政府补贴为前提,到现在我也没拿过政府的补贴。政府能给我补贴更好,不给我也没关係。我希望透过信报平台和此次访谈来传达几层信息,第一,投资不会很大。大家一谈到碳中和就容易从供给侧角度来理解,各种供电基础设施或电网,这个投入是很大的。生物圈三号是改造,是消费侧,我建的是微电网,是小型的发配用电系统,和国家供电企业的电网是接入和併网的关系。屋顶铺设的光伏面板,小型的风力发电,另外再增加个储能设施,它不需要很大的投资。第二,它是能盈利的。原来我们一期改造预计要6年才会有回报,现在已经运转两年了,今年初我们看5年就可以,我们最新预计不需要5年,4年就可以盈利。我现在比较乐观来看,明年一过可能3年就可以盈利了。 Jason:这样不需要大的投资,且基于稳健商业模式基础之上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未来您希望怎么推广到全中国? 王石:我现在就是打造一个样板,盈利模式非常清晰。你要不要咨询,咨询后要不要我给你规划出来,真正我要收费了,我就是碳中和社区的麦肯锡。规划出来,要不要我来给你施工,施工完了,要不要运营?运营中专门有一块,你的碳资产富余或不足,这中间又涉及到一个碳汇资产交易的问题。中国现在的碳汇资产交易,一年交易量结算下来只有人民币100亿元左右,而欧盟现在碳汇资产交易折合人民币接近50,000亿元的规模。这中间的机会大得不可想象。你是做SPAC,也比较关注ESG,我建议你的团队可以在这方面可以多做研究。   03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中国力量 Jason:您从COP15开始每年都参加COP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大会”),11月中旬您亦将参加COP29,可否分享下您对这次的COP29有什么期待? 王石:这次COP29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举办,基于各种因素,COP29的号召力应该很难和COP28相比。COP28上推出了主席国三驾马车(COP Presidencies Troika)的开创性举措,旨在确保COP28、COP29和COP30之间的延续性并推动《阿联酋共识》落实,COP29由此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次我们组织中国企业家,不仅仅会参加COP29,之后还将会师中东,到访阿联酋、卡塔尔、伊拉克等国家。 气候大会到现在中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手作用,逐渐成为气候大会的旗手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亦积极参与其中。再往前推动,在气候大会进一步发挥中国及亚洲力量,我相信香港的企业家、NGO在中间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Jason:当前中美关系下,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会怎么演变? 王石:我是谨慎地乐观,甚至可以说是谨慎地乐观+,而不是谨慎地乐观-,为什么这么说,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在哥本哈根召开的COP15时,中、美、英、德等主要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领导人都参加了那一年的大会,基本都是採取积极支持的态度。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很快从《巴黎协定》退出,但可以看到,美国的加州、纽约和佛罗里达等州政府宣布支持《巴黎协定》,企业更没有说不参加。假定形势趋于严峻,反而凸显中国的重要性,欧盟与中国只有连手才能更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SPAC上市的优势 US SPAC Hong Kong SPAC FAQ
Read More

诺圻资本高管受邀出席2024年PIPE大会

「中国香港国际奖」成功举办 王干文发表《破局与重构》主题演讲 Our Managing Director, Eugene T. Wong, and Vice Chairman, Jason Ma, recently represented Norwich at The PIPEs Conference 2024, held on November 13-14 at the iconic Seminole Hard Rock Hotel & Casino Hollywood. Organized by DealFlow Events, this conference is recognized as a cornerstone event for the U.S. capital markets, the conference attracted
Read More

与王石对谈:城市碳中和社区极具推广潜力

与王石对谈:城市碳中和社区极具推广潜力 作者(诺圻资本主席王干文 Jason Wong)近日到访生物圈三号,与万科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先生对谈。作为中国自然保护与碳中和社区的引领者,王石先生就他近年来创立的生物圈三号,深度参与的COP大会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等话题进行访谈交流。以下是此次我与王石先生的交流内容:           万科开拓生物圈三号绿色建筑 Jason:我自己是PE(私募基金)出身,近十年来又专注于SPAC业务,ESG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领域。去年我也有幸出任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评选峰会评委会主席。  王石:《信报》卓有声誉,我知道《信报》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专栏,比如林行止的专栏。我自己对经济学的认识最早是从张五常的《卖桔者言》开始,《卖桔者言》即是由张五常于《信报》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来。《卖桔者言》由浅入深,举一反三,让人看到了非常不一样的经济学介绍。没想到后来和张五常,以及他的导师高斯(Ronald H.Coase)成为忘年交,在高斯百岁生日的时候,我受张五常委托,与多位中国经济学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一起前往芝加哥大学看望。  Jason:你在20年前就已经带领万科做绿色建筑,万科后面也成为绿色建筑的标杆企业,此次你又二次创业打造一个碳中和社区——生物圈三号,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你创立生物圈三号?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近零碳社区 王石登非洲雪峰感悟气候暖化 王石:简单分享一个故事。2002年的时候,我开始攀登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其中一座是非洲最高峰的乞力马扎罗山,原本乞力马扎罗山顶应该是终年积雪,但我们登顶时却没有看到雪。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已经变成季节性雪山,雪季一过冰川积雪就融化了。融化之后可能就是各种洪水、自然灾害,对下面东非四五千万人口的水源与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个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因为万科本身是从事房地产建筑业务,那我就在想能不能采取绿色低碳方式来做房地产建筑。最早我是找到绿色和平组织北京代表处,寻求这种NGO组织的专业支持,万科自此走上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谈到绿色和平组织,不由得让我想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米埔)。九十年代初,深圳机场最初选址其实更靠近市中心,是在米埔的对面,也就是现在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置。那时候香港报纸就说,如果机场建在那,候鸟的栖息就会受到影响。这在当时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20年之后,万科在2013年发起了深圳红树林基金会。 基金会成立之后,因为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是红树林湿地,我就组织基金会工作人员到米埔去参观学习,与米埔建立了友好关系,基金会的很多保护措施,包括大部分教学的书籍都是从米埔借鉴过来。应该说,香港早期对深圳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投资层面,还体现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借助《信报》的平台,我要由衷表达对香港生态保护方面的感谢。 Jason:非常感谢你把这段历史说出来,很多香港人可能都已经忘记。米埔现在成为400多种雀鸟、400多种脊椎动物、超过320种植物,以及品类丰富的昆虫、水生生物和谐共存的湿地乐园。 王石:刚才谈到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去做生物圈三号,或者说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从企业家自身的使命,包括受到香港的积极影响及NGO组织的启发,绿色低碳、自然保护和碳中和一直以来都是我比较关注的。我是2011年开始在美国访学,历时两年半,那个时候就受聘担任WWF美国理事会的理事(两届),聘用理由之一即是基于我在引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 展现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典范 Jason:生物圈三号是一个非常大胆且有意义的一个尝试,致力于把城市和大自然做到一个平衡,还要推动实现碳中和。我们知道生物圈三号在很多技术与功能服务上有突破,比如微电网、零废物循环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可否先介绍一下生物多样性的做法? 王石:生物多样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保护稀有野生动物,例如熊猫等。万科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就如参与发起「珠峰雪豹保护计划」。不过,我们谈生物多样性不应只局限于野外、自然保护区,事实上城市也同样重要。我们刚才谈到候鸟问题,城市建筑很多是透明的,如果在候鸟迁徙的路线上,可能候鸟很容易就撞上死亡。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包括留鸟等。 生物圈三号在设计上,就给黄鼠狼、小狐狸这样城市中可能存在的野生动物留了通道。 生物圈三号园区一角 我们还在建筑楼顶花园中养蜂,以及开辟了坡地作为蝴蝶谷,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吸引蝴蝶。 生物圈三号屋顶花园 Jason:原来是这样,在社区相对小的地方,能够做到这样真的不容易,值得香港借鉴。我知道生物圈三号在9月底尝试阶段性开园,这里很快将成为打卡地,我们刚才过来还看到央视的团队在拍摄。开园期间,中国首家麦当劳的「四零餐厅」(零碳,零能耗、零废弃物和零水耗)在这里迎来开业。生物圈三号是否就「四零餐厅」提供了技术支持,可否借此分享生物圈三号零废物循环机制的做法,以及如何做到100%绿能。   超前20年做垃圾分类回收   王石:谈到废物循环回收,大家很自然联想到垃圾分类。实际上,万科至少提前20年就做垃圾分类,当时是比较超前的,基本上只有万科的物业一家在做,所以城管部门最终其实还是集中收走了,但我还是坚持让万科的物业进行垃圾分类。纸皮、瓶罐这些有专门收的人,比较难的有机质垃圾,如厨余及园林树枝、树叶,能不能我们自己来做,不让它出小区。一路上就这样摸索下来,厨余就通过黑水虻处理之后转化有机肥、饲料,像麦当劳厨余有机质的东西,在这里就给它处理了。  生物圈三号的黑水虻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系统 树枝、树叶不是蛋白质,是纤维质。怎么办呢?这里分享个有趣的故事:大概在6年前,我了解到印度对纤维质的垃圾处理得很好,就专门带团去班加罗尔考察,结果人家告诉我们,他们是从中国学来的,采用传统的堆肥技术,只要在4个小时内及时进行处理,不会产生臭味的问题。 老祖宗传统的东西我们再拿回来,现在处理得很好。除此之外,你看我这边洗手间的小便池用的是无水小便池,我这边的水也是完全循环的。 Jason:现在零售企业同样也有ESG和碳中和方面的需求,生物圈三号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持,这中间有很大的商业机会。  王石:对!生物圈三号这样的碳中和社区就解决了单体零售店在这方面经济性的问题,你入驻这里我就帮你一起处理了。   下一期专栏,我会与王石先生继续探讨生物圈三号的可复制性、王石先生视角下的COP大会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等相关内容。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SPAC上市的优势 US SPAC Hong Kong SPAC FAQ
Read More

诺圻团队受邀出席2024年the ORY APAC-US 会议

诺圻团队受邀出席2024年the ORY APAC-US 会议  今年七月,由Ortoli Rosenstadt和Ye联合举办的2024年APAC-US会议在新加坡著名的Capella酒店成功召开,吸引了近500名来自亚洲各地的精英企业和行业专家,聚焦东南亚公司进军美国资本市场这一主题。诺圻资本的董事总经理Eugene Wong出席了本次会议,彰显了诺圻资本在连接亚洲与美国资本市场方面的积极布局。 会议为期两天,首先是由一系列的圆桌会议拉开帷幕。首场讨论由多位公司高管分享了他们在IPO过程中的经验与见解,强调了财务准备和有效管理沟通的关键性。第二场讨论深入探讨了公司在上市前及过程中必须评估的监管、法律和财务方面的考虑因素,行业专家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第三场讨论中,新加坡及亚洲各地的商业领袖讨论了新加坡作为领先金融中心的历史和未来角色,他们强调创新、科技和创业将推动该国迈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最后一场讨论邀请了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高管,探讨了这两座城市之间“竞争或合作”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市场机会和地缘政治事务的影响。 除了这些引人深思的讨论外,会议期间还穿插了多场互动交流,涵盖了人工智能、最大化IPO价值、审计准备等话题,甚至还有为Rectitude Holdings公司举行的纳斯达克上市仪式,现场更有传统的舞狮和舞龙表演。 在会议的第二天,诺圻团队还参加了在圣淘沙Rumours海滩俱乐部举办的晚间联谊活动。此次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轻松的交流平台,大家在享受音乐、美食和文化体验的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会议的互动性和合作氛围。 Eugene Wong的参与,展示了诺圻资本在引导企业穿越复杂金融环境方面的丰富经验,期待未来,诺圻资本利用在会议中获得的宝贵见解和人脉资源,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SPAC上市的优势 US SPAC Hong Kong SPAC FAQ
Read More
  • 1
  • 2

诺圻资本致力于SPAC发起和上市、收购合并 (M&A)、

提供首次公开上市 (IPO) 咨询、企业运营等一站式境

外上市服务。

© Norwich.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