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王干文对话王石:用商业化推动碳中和落地

在当今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正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其中,环境因素作为 ESG 的关键维度之一,与碳中和目标紧密相连。

随着环保趋势的日益增强,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将碳中和视为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从能源转型到产业升级,从减排行动到对生态保护的考量,都是在朝着符合 ESG 标准的方向努力。

2024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高级别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万科集团及深石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领导的深石集团在会场设立“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带领中国企业与全球企业一道参与气候行动,推动绿色可持续创新与变革。

王石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常客。2009年,王石受邀参加COP15, 代表中国100家企业出席会议,并发布了中国企业家《北京宣言》。十几年过去,中国企业的参与规模已达到100万家。在国际环保议题的讨论中,中国企业的声浪越来越强。

作为全球商业媒体的领导者,福布斯中国紧跟ESG发展趋势,助力商业迈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去年10月,2023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评选委员会主席、亚洲SPAC教父、诺圻资本主席王干文与王石进行了深度对谈,共同探寻生物圈三号的先行经验,挖掘其中对 ESG 发展和实践有价值的信息,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借鉴。

王干文与王石会面

“生物圈三号” 园区

先进观念下诞生的生物圈三号

在与王干文谈及创建生物圈三号的创立原因时,王石表示他受到了两次观念上的强烈冲击。

第一次是在2002年。王石正在挑战攀登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其中一座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这座山的顶峰常年覆盖冰雪,但登顶之后,他一片雪花也没看到。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顶峰原先全年覆盖的冰雪已变成季节性降雪,雪季一过很快就化了。作为一名热爱自然的户外爱好者,王石深感痛心,他亲眼目睹了气候变暖带来的自然景观的异变。更何况,雪山脚下是一个水源地,冰雪融化加快可能诱发洪水等自然灾害,极有可能危及东非四五千万人口的生活。

出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王石始终相信,每个商业行为、商业决策都是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因此他决定要走上绿色低碳的道路。

他谨慎地自我反思:“气候变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化石能源的排放,另一个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被过度砍伐。我从事的房地产建筑行业需要大量地使用木材,和气候变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决定要改变生产方式。”

王石很尊重专业的力量。改变的第一步,他找到绿色和平组织进行交流,之后又与香港民间的NGO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万科自此走上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这也成为了生物圈三号的基础。

第二次是在万科工作期间。彼时深圳计划建立一座机场,初步选址在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对面。但香港方面立刻表示,这会影响候鸟栖息,进而影响到保护区内的红树林湿地。最终机场另选他址,米埔自然保护区才能得以保存。受到香港先进理念的带动,2013年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红树林保护基金,组织工作人员去米埔自然保护区参观学习,就此结下不解之缘。种种积极表现之下,王石受邀担任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生态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两届理事。这些经历为他带来很大的启发。

“生物圈三号” 园区

商业化进程中,标准绝不能降低

生物圈三号是专注于打造社区碳中和的创新环保品牌,王石身为牵头人,带领团队从细节入手,进行了多元化尝试。

他先向王干文介绍了有关生物多样性在园区的应用。他说:“大家谈到保护动物,第一反应是保护稀有野生动物。难道城市里就没有野生动物吗?比如,候鸟迁徙时经过城市的高楼大厦,很容易撞死在玻璃外墙上。还有像刺猬、小狐狸、黄鼠狼这种被城市开发挤占了生存空间的中小型野生动物,他们的生存需求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生物圈三号将这些细微之处通通纳入研究课题,探讨如何保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如何善待野生动物。

在建筑设计之初,生物圈三号就为黄鼠狼、刺猬等预留了专属通道。园区内的楼顶花园养殖了蜜蜂,还建设了一个蝴蝶谷,种植了能够吸引蝴蝶产卵的蜜源植物。在多样化的实践中,生物圈三号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小区里的有机质厨余垃圾被直接处理为有机肥和养鱼、养宠物的蛋白质饲料。树枝、树叶等纤维质,则通过堆肥发酵。王石表示:“万科做绿色建筑很早,一直掌握着各方面的技术,现在我二次创业,这些都能用得上。”他在万科期间就曾专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

这样的碳中和社区对注重ESG效益的企业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2024年10月,中国首个实现LEED净零全部四项认证的“四零”餐厅——深圳麦当劳梅沙万科餐厅落户生物圈三号。王石乐观地预测,未来将会有更多讲求ESG效益的零售店进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

在探索商业化的同时,王石从未想过降低环保标准。他认为,生物圈三号的整体目标一定是和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城市双碳路线图结合起来的。双碳路线图对各省、各城市都有要求,按照中国的规划,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

王石表示:“深圳被列为中国的碳中和先行示范市,生物圈三号所在的盐田区大梅沙又是深圳的先行示范区。我们是盐田的先行示范社区,一定是按照至少超过盐田标准的50%来要求自己。”

按照生物圈三号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在园区所在的3.2平方公里内,绿色电力的能源结构占比应该达到10%,但他要求团队做到至少20%。规划还要求,园区的能耗必须降低40%,王石给出的指令则是要做到能耗降低至少60%。这是我们熟悉的王石风格,他说:“各种指标我都要远远走在前面。”

如今, 生物圈三号的第一期改造已经完成,绿色电力占比从17.5%提高到85%,超规划要求近7.5倍。对此,王干文也深表赞叹,希望香港的部分社区能够参照学习,继而全国推广。

“生物圈三号” 园区

碳中和落地大有可为

生物圈三号是否意味着高投入?这能赚钱吗?王干文替很多投资者将这一问题问了出来。

王石明确表示,投资不会很大。他不以政府补贴为前提,到现在也没有拿过一元补贴。

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从供给侧来讲,像核能要建核能电站,这要投资很大。但消费侧是倒过来的,我是消费者,我们建的是微电网,是小型的发配用电系统,和国家供电企业的电网是接入和并网的关系。这不是大投资。我们在屋顶上铺上光伏面板,再加个小型风力发电,无非再加个储能设施,这都很便宜的。而且生物圈三号是改造,不是新建。”

在王石看来,将环保等同于“投钱”是一种误解。他坚定地说:“我们和以前的观念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我们要赚钱。”

按照最初的设想,生物圈三号建成第6年才会开始有回报,但经过两年的运转,这一项目预计第4年就能开始盈利。更乐观一些地看,甚至2025年底就能提前跨过盈亏平衡点。

王石坦诚地表示,生物圈三号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第一,未来咨询是可以收费的,生物圈三号好比是“碳中和社区的麦肯锡”。第二,建设施工可以收费。第三,协助管理运营也可以收费。

另外,碳资产管理上大有市场。碳中和社区建成后,“碳资产富余的我帮你卖,不够的我帮你便宜买,像股票市场一样”,王石形象地描述。

他认为,中国的碳汇资产交易现在是带有行政指令性质的,一年碳汇交易量是100亿元人民币。而欧盟的碳汇市场交易量约为5万亿人民币,远超中国。因此,他也建议王干文在着力发展SPAC的同时,还可以在碳汇交易市场方面多加探索,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至关重要的多边决策平台, 为探讨如何平衡商业化以及推动碳中和落地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王石表示,COP28的影响力很大,因为它吸引了众多石油国家联合发表宣言,承诺向“脱碳”转型,意义非凡,而COP29必须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中国已经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旗手”之一,一直坚定地支持节能减排,而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气候改善的目标无法达成。面对气候改善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企业家们没有丝毫退缩,并将继续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生物圈三号是否意味着高投入?这能赚钱吗?王干文替很多投资者将这一问题问了出来。

王石明确表示,投资不会很大。他不以政府补贴为前提,到现在也没有拿过一元补贴。

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从供给侧来讲,像核能要建核能电站,这要投资很大。但消费侧是倒过来的,我是消费者,我们建的是微电网,是小型的发配用电系统,和国家供电企业的电网是接入和并网的关系。这不是大投资。我们在屋顶上铺上光伏面板,再加个小型风力发电,无非再加个储能设施,这都很便宜的。而且生物圈三号是改造,不是新建。”

在王石看来,将环保等同于“投钱”是一种误解。他坚定地说:“我们和以前的观念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我们要赚钱。”

按照最初的设想,生物圈三号建成第6年才会开始有回报,但经过两年的运转,这一项目预计第4年就能开始盈利。更乐观一些地看,甚至2025年底就能提前跨过盈亏平衡点。

王石坦诚地表示,生物圈三号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第一,未来咨询是可以收费的,生物圈三号好比是“碳中和社区的麦肯锡”。第二,建设施工可以收费。第三,协助管理运营也可以收费。

另外,碳资产管理上大有市场。碳中和社区建成后,“碳资产富余的我帮你卖,不够的我帮你便宜买,像股票市场一样”,王石形象地描述。

他认为,中国的碳汇资产交易现在是带有行政指令性质的,一年碳汇交易量是100亿元人民币。而欧盟的碳汇市场交易量约为5万亿人民币,远超中国。因此,他也建议王干文在着力发展SPAC的同时,还可以在碳汇交易市场方面多加探索,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至关重要的多边决策平台, 为探讨如何平衡商业化以及推动碳中和落地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王石表示,COP28的影响力很大,因为它吸引了众多石油国家联合发表宣言,承诺向“脱碳”转型,意义非凡,而COP29必须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中国已经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旗手”之一,一直坚定地支持节能减排,而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气候改善的目标无法达成。面对气候改善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企业家们没有丝毫退缩,并将继续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王干文与王石

王干文表示,近十年来,他一直活跃在投资与SPAC并购的前沿,ESG和碳中和始终是他重点关注的方向,看到很多企业在各自业务领域的不懈努力,也看到科技进步、成果转化给人类与环境带来的福祉。

例如,创新生物菌株技术将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石油基材料,有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合成生物作为制造手段,极大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并具备良好的性能提升与降本的潜力;工商业储能、固态或半固态新能源电池、钙钛矿、绿氢、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不一而足。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生物圈三号先行先试,通过社区’更新’与改造,打造了一个集绿能、废物循环回收利用、生物多样性等为一体的城市碳中和社区样板,探索出一条极具经济性、商业可复制性及推广潜力的城市碳中和社区路径。因此,我在向王石先生致敬之余,也期待生物圈三号由点及面,在更大范围的中国城市社区、园区中得以迅速推广,助力中国城市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全面转型,并进而促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王干文说道。

“生物圈三号” 园区

(文中图片均为 “生物圈三号” 园区实景)

本文转载自福布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SPAC上市的优势